第三十四章 第一夫人-《孤勇大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好处也有,一是,对沈家堡现有人口编户齐民,可为海州增添人丁,二是,据说沈家堡海贸生意做得很大,亦可增加海州的税赋,这些都是可以拿出来显摆的政绩。

    问题是,朝廷的海禁政策仍在执行,平民百姓寸板不能入海,收回来,这海还禁不禁?

    不禁?连面上过不去,不像话;禁呢?实际已不可能,沈家堡好几千丁口,没了海贸,又无田可种,沈继之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,定然会作乱,稍有不慎,就可能导致无法收拾的局面。

    左文灿思来想去,还是延续了前任的做法,对沈家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好在沈继之也识趣,越来越安分守纪,极少跟官府对着干,私下里,该给的银子一点也没少,左文灿是海州最大的官儿,拿的最多,就算送出去一些,手上也落下不少。

    若是收回来,这些银子可就没了,还是维持现状,相安无事最好,各方都能得利。

    孟夫子压低了声音,又道:“沈继之是海寇,他的银子从哪儿来,大伙儿都清楚,谢大人那边,文灿还是要催紧一些。”

    左文灿抬眼看着孟希哲,师爷也正看着他,跳动的烛光照进他那对浑浊的眼球,眼底反射出一丝丝精光,眼神里意味深长。

    谢文治本是赣榆县县丞,左文灿到海州出任知州时,朝廷并没有在衙署另设州丞或者同知,谢文治便走了路子,升了判官的司职,算是海州衙署的二把手。

    谢文治在海州一带做官很久了,当年闹倭寇,朝廷对海上的海盗匪寇也颇多利用,沈继之就是其中之一,交涉的时候也多由谢文治出面,他一直就是官府和沈家的联络人。

    孟希哲的意思,先把郭东和他的铁葫芦弄清楚,回禀给知府大人就结了,至于沈家堡的地位问题,按老规矩,沈家堡是要给银子的,催得紧,沈家堡就得多出点儿血。

    左文灿在海州的任期眼看就要结束了,调任升迁,各方都要打点,很耗银子的。

    左文灿欣然点头,坐姿也跟着松弛下来,还得说是孟夫子,想得很全面。
    第(2/3)页